在昨天的教师节,我想大家都或多或少向老师“表示”点什么吧?对于设计制作这个行业,从初出茅庐的学生到如今的社会人士,身边的每一位前辈都可以称之为老师!


        过去,在教师节里向老师“表示”不成为问题,只要给老师写封信,寄张贺卡,打个电话,发条短信,来个问候……都可以算是“表示”了。但今天,在一些人看来,口头和书面表示已不算真正的“表示”了。因此这一天就成为家长和学生挠头的一天:要送什么礼物给老师?是送轻礼还是送厚礼?别人会送什么礼物给老师?……
 
        家长和学生的忧虑来自送不送礼可能招致老师对学生的不同待遇。尤其是中小学生,老师的偏爱或偏不爱,关系到学习成绩,关系到能不能考上好的中学,能不能考上大学。如果说进名校是“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”,那么跟老师搞好关系则是“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助跑线上”。
 
       随着时间的推移,教师无论物质待遇还是精神待遇都有所提高。收入的提高,工作的稳定,加上一年有两个假期,使教师的职业成为许多人羡慕的职业,一些人连找配偶都把教师作为条件之一。正因为这样,教师们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一门心思要跳出校门,而且一些人还削尖脑袋想挤进校门。教师在人们的心目中常常关联着三种“意象:一是韩愈所说的“师者,所以传道、授业、解惑也”;二是像辛勤培育花朵那样关爱学生的“园丁”;三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“蜡烛”。如果教师“三观不正”,那传的将是什么道?授的是什么业?岂非越解越令人迷惑?不合格的“园丁”,培育出来的将不是花,而是草;而变样的“蜡烛”,连自己都点不亮,又如何照亮学生?
 
        当然这只是“如果”。实际上,多数教师并非都以物质定义尊敬区分感情,有些时候,父母在教师节前后的纠结,只是由己及人的个人价值纠结,不代表老师的本意。